刘强东:浓厚的新年氛围之中回家撒钱,3000万
在浓厚的新年氛围之中,刘强东又“刷屏”了。
最近,他为自己的家乡,宿迁市来龙镇光明村的父老乡亲们送来丰厚的年货大礼包,以庆贺新年的到来。
60岁以上的老人,每人还能收到1万元的红包;他上小学时在校的所有老师,每人可以领取10万元的现金红包。
在给乡亲们的拜年信中,今年50岁的刘强东,依然称自己为“大强子”,没有一点架子。
年货和红包发放现场,有运钞车和武装押运人员到场。
在年货领取点,父老乡亲们排起了长队,还有人开着三轮车来拉货。
据相关消息,刘强东这次发放的现金和年货,总价值超3千万。
经历过岁月的洗礼,刘强东却始终记挂着家乡的父老乡亲们,记挂着自己的家乡宿迁。
那个小小的村庄,是他来时路的起点,他从这里走出,才有了后来的起与落,意气风发与艰难前行。
1974年,刘强东出生在江苏宿迁来龙镇一个村子里,这个地方物产匮乏,只出产三样东西:砂浆、高粱、黄茅草。
他的父亲为了谋生,借钱买了一辆船,从此便和刘强东的母亲在水上漂泊,为稻粱谋。
刘强东和小他一岁的妹妹,被寄养在外婆家。
在这样的环境出生、长大,刘强东童年的底色是贫穷。
他一年到头只能吃一两次肉,外婆带他到镇上买肉的时候,都要带几斤花生送给供销社负责割肉的人,央求人家一刀下去能多割一些肥肉。
肥肉要炼成油存在罐子里,吊在梁上,防止孩子们偷吃。
童年时期的刘强东
当家中有高兴的事发生时,外婆才会拿下罐子,挖一勺荤油放在白米饭里,让大家都能沾沾荤腥。
刘强东吃完那碗饭后,会把开水倒进碗里,就是为了能喝到“油汤”,如此反复数次,直到水中再也没有油花。
刘强东儿时的梦想很单纯,就是希望能有钱给常年咳嗽的外婆买药吃。
外婆不会说大道理,却总是用实际行动教会刘强东做人的道理。
有一天晚上,外婆把刘强东拥入怀中,说:“咱们都是普通人,做什么事都得尊重别人,诚实守信,说话算话。很多人靠欺骗别人得利,那是要不得的,总有一天老天会惩罚他的。”
那一夜,晚风习习,外婆的话在刘强东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,成为他一生的信条。
贫寒的家境,小小的村庄,并未能限制刘强东的眼界。
小学四年级,来龙镇第一次通了电,小伙伴们看着明亮的灯泡,讨论这东西烫不烫手,能否点烟,刘强东却在思考一个问题:“电从哪来?”
电从远方输送而来。
远方……
在考上宿迁中学时,15岁的刘强东拿出多年攒下的50块钱,打算去见识远方的天地。
刘强东青年时期
他穿着一双拖鞋,踏上了远行的道路。
他从来龙镇坐车到了徐州,再从徐州坐火车到南京,下火车已经是凌晨1点钟了。
他在南京看到了高楼耸立、灯火辉煌,那是他在来龙镇、在宿迁都未曾看到的繁华。
他绕着高37层的金陵大厦,转了一圈又一圈,暗暗决定,以后要去更大的地方看看。
在去江西九江的轮船上,他第一次吃到方便面,觉得那真的是人间美味。
他还写下“愿做出海蛟龙,不做南河刀鳅”,以明己志。
高考报志愿的时候,他对选择哪所学校并不是特别在意,只是希望去到中国最大的城市,要么北京,要么上海。
年轻的刘强东
1992年,18岁的刘强东以宿迁高考状元的身份,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专业。
这个“全村的希望”,要去遥远的北京了,那是全国的首都,有着丰富的资源,还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。
出发那天,他走过田埂,走过旧屋,走过高粱丛,走过岁月与荒芜。
他的行囊之中,装着500块钱,还有76个茶叶蛋,那是家乡的父老乡亲给他凑的学费和“营养品”。
他的故事,才刚开始。
自从进入大学的第一个月起,刘强东就开始打工。
大一上学期,他给人当家教,来换一点微薄的收入;下学期他靠给人抄信封赚钱,一个信封6分钱,他一抄就是一万个。
大学二年级,他迷上了编程,但从他的专业社会学到计算机,中间隔着十万八千里。
电脑那时还是“奢侈品”,这个“穷小子”白天站在懂编程的人背后观摩,晚上回去自己看书练习。
他还主动去机房给老师擦电脑,跟老师搞好关系,以得到免费使用电脑的机会。
在他大三时,他靠着自学的编程技术,为许多企业编写程序,赚到了几十万元。
但就在他以为,生活会这么一帆风顺地继续下去时,一个巨大的挫折却悄然而至。
大四时,他萌生了创业的想法,刚好学校旁边有间餐厅要转让,他觉得那里各方面都很不错,就拿出存款,盘下了餐厅。
他讲义气,重感情,接手餐厅第一件事,就是提高员工们的待遇。
他给所有员工涨了工资,是原先老板开的工资的两倍;把员工宿舍从一下大雨就被雨水倒灌的地下室,换到了宽敞的院子里,房间里还配有空调和暖气;员工餐从原先客人的剩菜,换成了每顿现做的两荤两素,卖菜和收银的工作也全部交给员工。
他甚至给每个员工都送了一块价值180块(今天约价值5、6万)的西铁城手表。
读到这里,你是不是感觉,另一个“胖东来”就要出现了?你错了。
员工吃好菜、喝好酒、报假账,慢慢“掏空”了餐厅,餐厅前老板也隐瞒了餐厅要拆迁的事实,给他挖了个“陷阱”,因为没有购买房屋所有权,他只能关了餐厅。
第一次创业不到一年,刘强东不仅把积蓄赔了个精光,还背上了几万元的债务。
毕业后,刘强东进入一家企业,因为能力突出做事又认真,连番升职加薪,为了尽快还清债务,他省吃俭用,晚上还兼职写代码赚钱。
两年时间,他就还清了欠下的债务,还存下一万两千元。
卸去了负担,创业的火苗仍旧在他心中燃烧,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了有着“中国硅谷”之称的中关村。
他在中关村租下一个仅有3.2平米的柜台,那是中关村位置最偏、最便宜的柜台。
交完租金,印完宣传单,买完经营所需的设备,刘强东的口袋里只剩下400元。
他创办了“京东多媒体”,办公地点就在他刚刚租下的柜台。
当年的京东多媒体
纵使前路曲折漫长,满布荆棘,但刘强东终究是有了新的起点。
当时中关村还是野蛮生长的状态,老板和业务员们每天钻研的是如何欺骗顾客的技巧,只为了赚更多的钱。
但刘强东觉得这样不对。
他的柜台所卖的货都是正品行货,且都明码标价,接待客户时不讨价还价,且定价只保证自己基本的利润,无论客户要不要发票,他都会给客户一张。
别人只想赶紧完成生意、收钱、打发顾客走,他却耐心地给那些从没接触过电脑的客户培训,细致到如何使用鼠标。
凭借着正品、低价、好服务这三张牌,刘强东的生意越做越大,员工也越来越多,成为当时中关村唯一一个买东西要排队的柜台。
仅仅五六年时间,他就拥有了12个IT连锁店面。
2003年,非典肆虐,别的老板都在逼着员工上班,但刘强东实在不愿意增加自己员工染上非典的几率,他去超市买了能装满四个金杯车的火腿肠、方便面和矿泉水,发给员工们,命令任何员工不许去门店工作。
有六七个部门经理住在办公室,刘强东亲自下厨,负责他们的一日三餐。
那时,街上几乎见不到人,大量的货物堆在仓库里,销量断崖式下跌,京东在21天的时间里,亏掉800多万,占当时资金总额的三分之二,刘强东的公司再次迎来了生死存亡的时刻。
他整夜整夜地失眠,思考一个问题:“究竟如何把积压的货物卖出去?”
在某个夜晚,一个念头突然出现在刘强东脑海之中——
既然销售人员不敢跟客户面对面交易,那为什么不通过互联网卖东西呢?
他和员工们去各大门户网站的评论区疯狂留言推销自己,但帖子一个一个地被删,账号一个一个地被封,因为那个时代需要客户先到邮局汇款再发货,这种推销被人怀疑是骗子,折腾了很久,东西也没卖出去。
直到有一天,他去一个论坛发帖推销自己,帖子被论坛创始人及总版主置顶,还附带了一句话:“京东多媒体我知道,这是中关村从没卖过假货的一家公司,推荐。”
销路一下子打开了,不少网友汇款,来购买京东多媒体的产品。
刘强东和京东的故事,进入了新的篇章。
2004年,刘强东创立“京东多媒体网”,但是因为没人真正懂互联网,服务器是用公司前台电脑组装的,网站上线第三天,公司的服务器就被黑客黑掉了。
他们一打开网站,上面赫然写着一行大字:“京东网管是个大傻帽。”
刘强东带着员工一通折腾,解决了这个问题,但就在回公司的路上,黑客再次攻破了网站,并且留言:“京东网管还是个大傻帽。”
刘强东深刻地认识到用户信息安全重于泰山,他开出比自己工资更高的价码,请了一个技术过硬的网络技术人员。
2005年,京东线上业务销售额只占公司总额的5%,但刘强东却决定砍掉为公司创造95%销售额的线下门店,只保留一个柜台用于采购,全力转型电商。
许多陪伴刘强东白手起家的员工也纷纷表示不理解,甚至离开了团队。
但这无法动摇刘强东的决心。
在京东线上业务刚起步那两年,刘强东买了一个声音特别大的闹钟,当他入睡后,每两个小时响一次。
闹钟一响,刘强东就会醒来,查看并回复用户的留言。
2006年底,因为多媒体、光磁、游戏鼠标等商品复购率太低,京东极为缺钱,迫切需要融资。
但最开始接触的投资商因为自身经营问题很快毁约撤资,京东雪上加霜,甚至员工发工资都成了问题。
但好在,很快刘强东遇到了今日资本的总裁,中国投资界“大姐大”徐新。
徐新问刘强东需要多少钱,刘强东回答200万美元,徐新却说:“200万美元哪够啊,你需要1000万美元。”
有了这笔钱,京东一下子“起死回生”,并且沿着电商这条道路狂奔。
2006年,京东销售额8000万元;2007年,京东实际交易额就达到了约3.6亿元;2008年,这个数字变成了约13亿元。
刘强东和徐新
之后,京东一步步成长为行业翘楚。
因为不甘心只卖电子产品,京东成为售卖全品类商品的平台。
刘强东看到了快递行业的诸多乱象,决定自建物流解决货物搬运问题。
2014年5月,京东在纳斯达克上市,彼时40岁的刘强东在诸多爱将的簇拥下,敲响上市的钟声。
2023年8月,京东连续第八年入榜《财富》世界500强并蝉联国内行业首位。
但无论京东如何成长,在刘强东心中,保证正品和良好的货物品质,保证良好的用户体验,始终被放在第一位。
即使如今功成名就,刘强东从未掩饰过自己农民出身的身份,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称自己是“农民的儿子”。
离家远游这么多年,他和故乡之间却始终有一条坚韧的纽带。
2009年,京东刚走出2008年的资本寒冬不久,刘强东就力排众议,把京东的客服总部放在自己的老家宿迁。
当时京东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,在宿迁甚至找不到几个普通话流利的年轻人。
事后,他回忆自己的这项决定,说:“我不在老家投资,谁还会来?”
2016年,刘强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笑着说:“京东客服基本上把宿迁会电脑的、会说普通话的全部招完了,现在开始在周边的城市去招。”
如今京东客服中心员工中,70%都是宿迁人,京东客服中心的员工从一开始的80人,发展到两万多人,气派的现代化办公大楼矗立在宿迁洪泽东路上。
宿迁京东客服二期大楼
而在城市的入口处,与这座现代化建筑遥遥相望的,是西楚霸王项羽的雕像。
京东在宿迁落地的,远不止一个客服中心。
京东在宿迁还先后建设了第一个自建数据中心——京东云华东数据中心、京东的科技研发和培训基地—京东云小镇。此外,京东淮海经济区电子商务运营中心、京东智慧城等项目,都在宿迁落地。
在京东到来之前,当地的年轻人想要找到一份工资五六千、双休、有五险一金的工作,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,大家只有出远门打工才能维持生活。
如今,不必和亲朋好友相隔万里,不必饱受漂泊之苦,许多人仍能实现月入过万,且有很好的福利待遇。
对于自己走出的光明村,刘强东也毫不吝啬帮助。
他出资为家乡修建了柏油路,改善当地交通条件,新建了养老院和学校,还设立了扶贫基金,多年来一直补贴贫困村民和家庭。
几十年前,光明村前身长安村,许多村民住的是年久失修的瓦房。
现如今,村民们都住进了两层联排别墅,每层面积超过70平米,门前的空地也不再被荒草覆盖。
2015年,刘强东带着妻子回到了家乡过年。
父老乡亲们给予了他最热烈的欢迎,在路口悬挂了“欢迎强东回家过年”的横幅。
看到这条横幅,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孔的那一刻,刘强东是那个在商城叱咤风云的企业家,也是那个带着500块和76个茶叶蛋走出村子的孩子。
无论他走多远,这里都是梦想的起点。
很多人离家外出闯荡,是为了衣锦还乡。
然而刘强东明白:衣锦还乡,不如有福同享。
这个道理,在那一年接过乡亲们的茶叶蛋时,他就明白了。
还没有人评论
还可输入500个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