樸素是一個人的繁華
2021-09-02 03:08:52
莊子說:tadarise
“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。”
樸素,是極致的美。
譬如一枝白蓮,
清清淨淨立於水中,
不染一絲纖塵,
素雅而高貴,
勝過萬千奼紫嫣紅。
所以古人說:
“淡極始知花更艷,花到無艷始稱絕。”
大道至簡,三千繁華,終歸樸素。
歷盡世間喧鬧浮華,
才明白細水長流的平凡生活的可貴;
嚐遍天下美食,
才知曉人間最有味的,
是清淡的歡愉。
01
樸素,最高級的審美
樸,是未加工的木頭;
素,是沒染色的白絹。
樸,是寂的開始,
素,是在減法中不斷體悟明亮與歡喜。
所謂樸素,
就是一種樸拙、自然、原始、澄清的美。
布衣、陋舍是樸;
粗茶、淡飯亦是樸;
山靜,心空,是素;
夜深,心安,亦是素。
一輪秋月,一襲素衣,
志在守樸,養素全真。
歷來傳統的文人,
都在有意無意間,
追求著“樸素”的審美。
白居易的廬山草堂,
“木斫而已,不加丹;
牆圬而已,不加白。
砌階用石,冪窗用紙,
竹簾紵幃,率稱是焉”,極盡簡樸。
身處其中,
更容易投入到深層的精神世界,
而不被物質層面的世界所干擾。
曾遇茶室,
以雪月之色塗抹牆壁,
以岸陰山之弱光籠罩窗戶。
在此處喝茶聊天,
不知不覺,時間過了大半。
於無聲處聽驚雷,
於無色出看繁花,
這或許就是審美的最高境界。
一切日常煩亂,
就留在樸素中一一洗滌淡去。
02
樸素,是一個人的繁華
《莊子·天道》中說:
“素樸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。”
實際上,也無需爭美。
人世間的美,
多半來自於一顆簡單、樸素的心。
在這顆心裡,
蘊藏著海闊天空、高山巍峨,
也包含著繁花似錦,與世無爭。
莊子講,“澹然無極,而眾美從之”,
是養神之道,也是天地之道。
樸素之淡,非寡淡,
而是澹然、自然。
追求最本真的自己,
追求自己最心底的感受,
看似風輕雲淡,實則包含萬千。
不浮躁、不糾結,
在看似樸素中,尋得內心最真實的繁華,
淡然、寧靜、安定。
宛如清潭,澄清而舒緩,
無需多言,只要停下心中的風,
就夠平靜了。
楊絳生前最怕名利相擾,
北京三里河的家,
依舊保持著三十年前的樣子,
素粉牆、水泥地、老家具,
過著極為樸素的生活。
葉嘉瑩把自己全部財產,
捐給了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,
繼續支持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研究。
而她自己,
持著一顆對中國古典文化樸素真摯的心,
痴心堅守。
樸素,
是一個人的繁華。
“蘭之猗猗,揚揚其香”,
心淨質無華,如幽蘭一般清香淡遠,
乃真君子風度。
貧而無諂,富而不驕,
清澈而透明,可親又可近,而且可敬。
03
做人,留一顆樸素之心
南懷瑾說:
“三千年讀史,不外功名利祿;
九萬裡悟道,終歸詩酒田園。”
所謂樸素之心,一如初心。
是當人生走過起起伏伏,
回過頭去欣賞一段素帛、一方好木的心境,
是有意識地去追求無意識的起點的過程,
是回歸尋找本真的路。
陶淵明不為“五斗米而折腰”,
辭離官場,歸隱田園,
“採菊東南下,悠然見南山”。
遠離塵世的樊籠,淡泊名利,
淡看榮辱,笑對人生。
他悟得了人生一份真,
淡然處世,淡然為人,
以樸素的心應對世界紛繁。
繁華之中,樸素之心尤為可貴。
因為它是自然的,不加修飾的,本質的。
“素履之往,獨行願也”,
是即便獨行,也要堅守本真的心啊。
不論外在的物質世界如何變化,
不論貧窮或者富有,
都能因為心中篤定的堅守,
為自己烹一杯茶、讀一本書,
聽一陣風過,看一場雪落。
哪怕染盡人間煙火,
也不為俗塵所擾,
哪怕看清世界的真相,
也依然熱愛生活。
這是歷經滄桑後,
內心仍然熱忱和篤定。
這的拼盡全力後,
內心依然平靜與淡然。
04
心懷樸素,自有芬芳
作者林清玄很喜歡買花,
有一次,他聽賣花人說起,
自然界中白色的花幾乎都很香,
但顏色艷麗的花往往不怎麼香。
因此賣花人說:
“人也是一樣的,
越樸素單純的人,越有內在的芳香。”
年少時,我們可能都迷戀酷炫艷麗的一切,
但經事識人後,才會發現有時候,
樸素才是生活最好的樣子。
樸素,
當是一個人的靈魂底色。
道德經說:
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
一個人不管做事還是做人,
最高境界無非像大自然一樣樸素
——自然而然。
質樸無華、淡雅大方,
如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飾;
如山間野菊,淡雅素潔,
如清澈山泉,潺潺流淌。
這種樸素,
有來自自然之物所賦予的溫潤,
因為它並未突兀出生命的進程範疇,
背後仍是踏踏實實天然的
生長、成熟、枯萎與輪迴。
不張揚,不高調,
只是靜靜地呈現事物最簡單的美好。
卻能慢慢滋潤心田。
心懷樸素,自有芳香。